看看这光电行业,尤其是LED这块,一周下来竟然又热闹非凡。本以为技术发展总得有个喘息,结果呢?又是MicroLED冲锋在前,又是车载照明遍地开花,还有那些个项目、融资,一个比一个来得猛。你说这到底是好事儿,还是又一轮的资本狂欢?让人看得眼花缭乱,心里头总悬着块石头,生怕哪个环节出了岔子,辜负了这些投入和期待。
要说这周最抓人眼球的,那必须是MicroLED了。这技术,喊了多少年了?总算是有点像样的动静了。不仅仅是实验室里那些高精尖的玩意儿,你看,连普通老百姓(好吧,是那些掏得起七八十万巨款的“普通”老百姓)都能在家里看到这东西了。深圳那位业主,花79.99万抱回一台163英寸的海信UX Micro LED电视,2488万颗芯片堆出来,听着就吓人。
这事儿怎么看?一方面说明技术确实往前走了,能落地,能卖出去(虽然这价格…),另一方面也让人忍不住想,这到底是个炫技的玩物,还是真能走进千家万户?就这价,搁古代,都能买好几亩良田了,现在就换一块屏,值不值,得看这“无界巨幕”能带来啥不一样的体验。
别以为这就完了,MicroLED的突破可不止消费端。生产这块儿,雷鸟在嘉兴南湖的光机智造工厂开工了,说要年产105万套模组。这是实打实的产能,不是PPT上的数字。还有研发端,中科院、中科大、吉大这些顶级学府联手,搞出了基于单晶薄膜的高分辨率Micro LED微显示器件,像素做到了4μm,这可是奔着超高精细度去的,未来AR/MR设备、车载HUD说不定就靠它了。韩国浦项科技大学那边也没闲着,弄了个新型干胶技术,据说能解决MicroLED芯片转移这个老大难问题,粘附力强得惊人,脱离时又几乎没残留。这要是真成了,那可是扫清了 MicroLED 大规模量产的一大障碍。你看,一边是天价产品落地,一边是基础技术攻坚,这MicroLED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,充满变数。
再说车载LED,这块市场也是风生水起。集邦咨询的报告预测,到2025年,车用LED产值能到34.51亿美元,车灯市场更是高达357.29亿美元。虽然报告里也说了,明年可能面临价格压力,但架不住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对高端车灯、显示屏的需求旺盛啊。厂商们都在摩拳擦掌,或者说,是真金白银地在投入。佛山照明旗下的燎旺车灯,在苏州开建了新基地,就是冲着长三角的新能源车企去的。法雷奥市光更狠,在武汉经开区第四次增资,扩建产线,也要发力新能源高端车灯。这就像古代兵家必争之地,长三角、华中这些汽车产业集聚区,成了LED巨头们新的战场。首尔半导体也把它的WICOP技术用到了车载显示上,做Mini LED背光,说是能让车载屏幕更薄、对比度更高,支持HDR。你想想,以后车里的屏幕越来越大、越来越高清,对LED的需求能不高吗?
项目建设那边,也是一片繁忙景象。华夏利亚德的LED电影屏,继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布局后,这周又跑到西宁、张掖、临夏这三城落户了21个影厅。这说明LED电影屏不只是个噱头,开始往更广阔的市场渗透了。民爆光电为了它的LED照明基地项目,花了6600多万在惠州拿了块地,要搞工业照明和特种照明。乔科科技则在江苏高邮签约了个Mini LED COB显示面板智能化产线项目,计划月产5万平方米,年销售目标超60亿!这手笔,不得不让人感叹,LED显示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展,而且规模越来越大。还有徐州的森姆隆,在江西抚州投了1.5亿搞LED线性光源产品生产,预计年产值3.5亿。这些项目,就像一个个基石,支撑起了整个LED产业的扩张。
当然,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。这周也有两家公司传来了融资或挂牌的消息。专注于Micro LED微显示芯片的诺视科技,拿到了博奥集团的新一轮战略融资。这家公司有独家的VSP技术,瞄准的就是AR/MR和车载显示这些前沿领域,资本看好它,说明市场对Micro LED未来的潜力还是充满期待的。而裕富照明,一家做工业、商业和特种LED照明的公司,新三板挂牌申请被受理了,准备冲刺创新层。它主要做海外市场,这说明即使在传统照明领域,细分市场和海外渠道做得好的企业,依然能获得资本的认可。
总而言之,这周的LED行业动态,就像一出大戏,高潮迭起。MicroLED技术突破、产品落地,车载LED市场火热,项目建设遍地开花,资本也在积极涌入。看着这些消息,一方面为中国LED产业的活力和进步感到振奋,另一方面也不免有些担忧。技术迭代如此之快,市场竞争如此激烈,这些投资和努力,最终都能开花结果吗?那些天价的产品,何时才能真正普惠大众?那些宏大的项目规划,能否顺利实现,不留下一地鸡毛?这周的热闹,是黎明前的曙光,还是又一场泡沫的序曲?我们只能拭目以待,但愿,所有的投入和梦想,都不会被辜负。
下一篇:红外识别活体检测LED灯珠考勤机